|
|
|
|
|
|
团结引领广大教职工奋力谱写华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九届教代会暨第十六届工代会第三次会议工作报告
现在我受第九届教代会主席团和第十六届工会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华东理工大学第九届教代会暨第十六届工代会第三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入关键之年、“十五五”规划迈入布局之年的背景下召开的,是我们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立工会工作新目标,探索工会工作新模式,促进工会工作新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在上海市教育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及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闭幕之际、在学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和上海教育工会成立75周年新起点上,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集聚智慧,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加快建设多学科协同发展、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第一部分 过去一年工作回顾和总结
2024年,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及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打造工会“家文化”,努力当好教职工信赖的“娘家人”,凝聚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服务学校事业发展,为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工会力量。
(一)坚持党建带工建,凝心聚力跟党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把团结凝聚广大教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线上知识竞答。组织代表团参加上海市教育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深切领悟上级工会相关指示精神并在二级部门工会主席会等会议上传达,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将会议精神和目标任务作为专题进行研讨学习,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组织工会干部参加《国歌用心唱》沉浸式音乐党课、参观苏州革命博物馆等培训和实践,追忆峥嵘岁月,感受家国情怀,传承红色精神。
(二)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工会。组织开展工会理论研究,获2023-2024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工会理论研究会工会理论研究优秀课题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加强工会干部自身建设,做好部门工会主席、女工干部、工会财务人员等相关培训,提高工会干部服务教职工的能力和水平。推荐党委宣传部申报并获评2024年度“上海市优秀学习型组织”荣誉称号。校工会兼职副主席、材料学院工会主席陈涛获评2019-2023年度“上海教育系统优秀工会积极分子”。校工会“以学促干强能力 学用结合增实效”典型案例入选《上海市教育系统创新案例》。
(三)建设融媒体宣传阵地,激励教职工奋进新征程。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校工会公众号、视频号、网站等新媒体宣传矩阵建设,以更加鲜活的展示方式,树立典型形象,引领和服务广大教职工。依托上海市教育工会网站、校园网主页及工会网站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和校院两级工会活动风采,拍摄“身边的好老师” 微电影,宣传我校首个“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上海市先进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先进事迹,参加上海市教育电视台展演,并获评上海市教育系统微电影大赛三等奖。
二、强化民主管理,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
(一)圆满召开第九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六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九届教代会暨第十六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于2024年4月23日-4月30日隆重举行,大会听取和审议了相关工作报告,代表们对学校及工会工作建言献策,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宝贵参考。会前召开校长沟通会5场,轩福贞校长等在沟通会上与一线代表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代表们所思所想所盼,共商学校发展良策。
(二)切实提高教代表履职能力,以高水平提案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组织部分教代表赴习近平总书记“全过程人民民主”首提地—古北市民中心和上海市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参观,通过实地调研学习,深刻领悟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着力提高教代表履职能力。九届二次教代会共收到代表提案73件,组织召开提案工作交办会议,共立案53件,作为建议17件,不立案3件。联合人事处和后勤保障处召开提案办理沟通会,落实提案办理方案。有关危险、易制毒化学品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提案入选《上海市教育系统工会工作成果案例集》。
(三)认真完成闭幕期间工会委员会、教代会执委会、提案工作委员会相关职能。有效发挥校教代会执行委员会职能,集体讨论事关全体教职工利益的重要事项,就评奖评优推荐、有关制度修订等事宜提出意见建议。组织教代表参与学校“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做好民主评议校领导班子及校领导相关工作。及时组织召开校工会委员会、校工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就工会经费预算决算、教职工帮困慰问、评奖评优等重大事项进行集体讨论决策,切实履行工作职能。
三、激励岗位建功,全力助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一)助力人才强校战略,赋能青年教师茁壮成长。着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助力青年教师“上好一门课”。联合教务处举办第四届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积极备战学校和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组织教师参加第六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3名教师获上海市二等奖,2名教师获上海市三等奖。充分发挥青教联功能,持续做好青年教师工作。开展校领导与青年教师午间恳谈会,蒋传海书记与青年教师代表亲切交流,鼓励青年教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多提宝贵建议,积极贡献力量。联合教师工作部组织5场新进教职工“优青沙龙”活动,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帮助青年教师明晰发展目标,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实践。
(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激发教职工挺膺担当的向上力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组织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宣讲活动,邀请上海市劳模(先进工作者)刘文教授作《匠心笃行践初心 善道致臻育新人》报告,讲述“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精神价值。上海市先进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获评我校首个“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模范教师”化学学院刘洪来教授获享省部级劳模待遇。化工学院赵玲教授获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陈蓓丽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第十四批“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田禾院士、钱锋院士及李红波教授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工匠助企行优秀案例”入选《上海市教育系统工会工作成果案例集》。化学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胡坪获评“奉贤区贤美劳动者”。
四、完善帮扶机制,有效提升教职工幸福感获得感
(一)全方位开展教职工帮扶慰问救助工作。组织全校教职工“一日捐”活动,共收到2948名教职工捐款,共募得捐款32.49万元。全年共发放帮困金41.10万元,帮困对象87人次。申请新发重疾帮困8人次2.40万元、定向帮困金3人次0.60万元、总工会重大疾病理赔金8人次获赔36.00万元。元旦、春节等五大节日慰问覆盖全校工会会员合计慰问17500人次,合计金额近443.47万元。用好“乐享上海 福满四季”政策支持,增发以上海名特优产品为主的专项慰问,覆盖6950人次,慰问品金额240.52万元。做好初婚、添丁等实物慰问品的采购和发放,累计慰问174人次合计11.42万元。向全校工会会员发放生日蛋糕券共3500张计105.00万元。全年共计发放教工住院、重大疾病等各类慰问金20.12万元,覆盖教职工156人次。组织开展暑期送清凉和军训慰问,合计覆盖861人次。
(二)优化完善教职工身心健康各项保障服务。精心组织11条休养线路共19个疗休养团,历时28天,442名教职工参加疗休养。联合校医院、离退休工作处等做好教职工体检工作,覆盖在职、退休教职工5000余人次。持续开展“欣悦坊”咨询服务,共安排值班448人次。作为上海市教师法律咨询服务点,承接教育系统各类法律咨询服务活动,通过面询、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服务,接待校内外教职工法律咨询。2024年共为全校6429人次教职工办理市总工会补充医保和市教育工会补充医保续保,共计保费227.47万元。
(三)组织“我家集市”及教职工集体生日,将关爱温暖送达最后一公里。结合教职工金融、购车、保险、生活等多样化服务需求,工会与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上海迪士尼、华住会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累计开展5次“我家集市”活动,为教职工带来更为优惠的价格和更为便利服务。继续组织开展教职工30、40、50周岁及退休教职工集体生日联谊活动,累计近200名教职工参与联谊活动,有效增进了教职工之间的沟通联系,使教职工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四)做好“华二代”相关工作,努力为广大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积极参与华理学区建设,加强与附属学校的沟通,邀请华理附小、附中校长,徐汇区招办工作人员来校宣讲,为教职工子女入学答疑解惑。2024年共计协调解决学区60名教职工子女入读中小幼,有效解决了教师们的后顾之忧。此外,校工会还积极链接校内专业学院资源,为华理附小开设财商、机器人等5门特色课程。接待华理附小等学校来校参观,累计服务200余人次。六一期间,举办“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华二代亲子嘉年华活动,开展“告别金色童年,放飞青春梦想”活动,为68位13周岁儿童送上来自父母单位的祝福与礼物,为8位家庭困难儿童送上慰问。为缓解华理教职工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组织力量成功举办了以“风云少年 气象有我”为主题的暑期科技夏令营,共188
“华二代”参与了此次活动。
五、丰富活动载体,点亮多彩多姿教职工文化生活
(一)成功承办和参加上海市教工相关运动赛事,展现华理教职工风采。作为上海教工龙舟协会理事长单位,校工会成功承办2024年上海教工龙舟比赛。来自全市高校系统、普教系统、两委机关及直属单位的30支参赛队伍齐聚通海湖竞渡,活动当日还举行了龙舟亲子嘉年华活动,营造浓厚体育文化氛围。京剧协会姜贤武老师创作演唱的京剧《盛世东方》获得全国总工会2024年网络正能量创作歌曲“金曲十首”。组队参加“躬耕教坛 歌声飞扬”上海教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合唱比赛,我校教工合唱团荣获二等奖及十佳人气奖。组队参加上海教工篮球赛、足球赛、扑克牌比赛、咖啡交流赛等市教育工会开展的各项赛事。
(二)持续打造教职工“龙舟”、“乒乓”等文体品牌项目,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组织开展第十八届“校庆杯”教工龙舟赛,在船桨齐舞、劈波斩浪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庆祝华理72周年校庆,该赛事已成为展示学校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和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探索新模式,引进新项目,在两校区同步举办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增强互动交流,愉悦身心。此外,举办华东理工大学校园乒乓嘉年华,策划“俺来也杯”教职工乒乓球大奖赛等系列赛事,以品牌赛事推动体育文化融入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增强教职工凝聚力与归属感。
(三)多样化开展教职工社团活动与文体培训,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持续深化教职工文体培训体系建设,不断拓展培训课程种类,2024年开设包括中国舞、爵士舞、工笔画、乒乓球、太极拳等56门培训课程,累计超过800余人次教职工参与。开设13门亲子培训班,着力提升教职工子女文体艺术素养,加大对20个教职工社团的支持力度,持续开展教职工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网球、钓鱼、八十分等项目“月月赛”,举办了“春日校园”摄影比赛、教职工烘焙技艺大赛、书画展等特色文化活动,为教职工提供了展示才华、交流互动的平台,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与幸福感。
六、坚持守正创新,赋能女性成长发展新动力
(一)组织“三八国际妇女节”系列活动,引领激励女教职工巾帼建功。开展“春风化雨育桃李 巾帼筑梦谱新篇”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5周年系列活动,围绕教学科研、生活美学、权益保障等协调校内外力量,搭建多元场景,组织巾帼分享会、芳疗体验、咖啡鉴赏、女性健康风险预防等系列活动,为全校女教职工送上温馨祝福,引导女教职工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巾帼芳华。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思政工作团队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材料学院屈雪、化工学院吴艳阳获评“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
(二)精准对接需求,多渠道关心关爱女教职工。响应女教职工对健康的关切,开展春秋两季名医坐诊、中医养生活动,覆盖150余人次。在第40个“教师节”和学校校庆之际,组织“健步有约”打卡活动,引导教职工以更健康的体魄、更积极的心态、更昂扬的精神投入工作。组织银婚纪念活动,覆盖21个家庭,在教职工中弘扬和谐家风、和美家庭文化。推进服务阵地建设,常态化开放“慧雅苑”,保障女教职工家庭优质阅读供给。分批为女教职工活动场所配备轻量易携健身器材,把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充实到基层。
(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化联盟共建效能。积极参与徐汇区妇联、奉贤区妇联联盟共建活动,区校联动助力“海鸥计划”进校园,组织女大学生参加“逐风”可持续成长营项目、“她力量,未来可见”—2024年南上海女性创新创业赋能活动,及时宣发妇联就业信息,服务女大学生创新就业。针对我校部分单身青年教职工交友难、婚恋难等问题,依托高校巾帼联盟单位,组织单身教工参加“四季恋歌”上海市教育系统玫瑰花苑联谊、西南片联谊、奉贤区联谊等。
七、加强自身建设,在自我革新中取得工作新成效
(一)强化内控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梳理现有工作制度,重点完善工会内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围绕教代会、帮困、慰问、财务管理等工作制定或修订相关工作制度7项。同时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规范经费收支管理,不断提高工会经费使用绩效,确保合法、合理、合规。做好审计问题整改。
(二)加强二级部门工会建设,激发活力谱新篇。引导二级部门工会,结合所在部门或学院实际,围绕中心开展工会工作,促进基层单位重点工作落地落实,谱写发展新篇章。组织开展2023-2024年度教工小家考评展示工作,机关工会等3家部门工会获评“模范教工小家”,化工学院工会等9家获评“先进教工小家”。开展“一家一品一特色”建家专项活动,资助17个有特色、有影响、可持续的项目。10个部门工会及教职工文体协会获得“乐教在奉贤”项目立项,营造了“心向奉贤想、人往奉贤走、力在奉贤用”的良好氛围,服务学校事业发展。
(三)加强走访调研,在沟通交流中共谋发展。加强与兄弟高校的沟通联络,不断学习兄弟高校工会工作的先进做法。承办上海市教育工会西南片工会交流会,上海交通大学等18所兄弟高校工会同仁齐聚华理,共谋发展。与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上海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上级及兄弟高校工会进行调研交流,密切了与其他高校工作的沟通联系,为我校工会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提供了宝贵借鉴。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一年校工会始终坚持以服务教职工为中心,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这离不开上级工会和学校党委正确指导、关心重视,离不开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离不开各级工会干部同心协力、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全体教职工充分信任、协助支持。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校工会,向上级工会、学校党委、行政、各部门、各学院、基层工会干部和全体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标对表学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的要求,在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方面,举措不够多,力度不够大,引领不够深入;在满足教职工的新需求新期待,精准服务,提高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还有不足;在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双代会”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充分激发二级部门工会活力,充分发挥部门工会在部门、学院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仍需积极探索;在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打造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推动工会工作提质增效上还需下功夫。
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需要认真研判,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以坚定的信念和意志、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不断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创新,自觉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及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会工作的全过程,以高质量工会工作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工会工作新篇章。
第二部分 新一年工会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任务
2025年我校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上海市教育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和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中心大局,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持续提高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充分发挥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同心携手、建功立业,为学校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增强思想性,提高引领力,筑牢团结奋斗思想根基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学习,带领工会干部和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上海市教育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和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将会议精神落实到工会工作的各领域。一是汲取奋进力量,扛起团结引领教职工的政治责任。围绕迎接和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市教育工会成立75周年等主题,统筹推进思想引领工作,引导教职工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开展骨干培训、主题竞赛、红色主题教育、作品创作等,营造奋进新征程、展现新作为的良好氛围。二是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劳模进校园”活动,加强对学校劳模工匠的宣传力度,着力讲好华理故事、工会故事,以优秀先进典型为拍摄对象,继续组织拍摄“身边的好老师”微电影,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教职工建功新时代。三是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工会。积极引导和鼓励教职工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及工会理论开展课题研究,加强与同行工作交流和兄弟高校调研,不断提高工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服务和满足广大教职工的需求。
二、增强先进性,提高组织力,激发干事创业前行动力
紧密围绕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素质教职工队伍建设,搭建展示教职工风采的舞台,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人翁作用。一是持续落实校院两级“双代会”机制。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二级教代会工作指导,保障教代表科学有效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发挥好教代会在集民力汇民智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代表高质量履职,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有力推动提案工作取得实效。落实提案工作常态化,鼓励代表为学校发展提出意见建议。组织提案落实工作会议、教代表与职能部门面对面等,确保教职工深切关心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或响应处理。组织教代表对学校重点基建项目开展巡视,提出意见建议,建设好华理人的共同家园。三是以赛促学,助力学校强师行动。联合教务处,依托“青教赛”载体,通过多种方式备赛备训,如引入人工智能(AI)技术手段等,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赋能青年教师职业成长,努力形成踔厉奋发、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助力学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三、增强群众性,提高服务力,助推工会工作提质增效
将代表和维护教职工利益、竭诚为教职工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持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教职工生活品质。一是扎实推进更多可感可及服务。不断完善教职工福利待遇保障机制,常态化做好帮困帮扶、慰问走访、职工福利、暑期休养、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重点权益维护工作。会同人事处落实提高教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福利待遇工作。响应2025年上海市总工会“乐品上海”主题活动,增加投入为教职工采购上海名特优产品,提升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不断强化阵地空间内涵建设。进一步改善教职工文化活动场所,着力推进工会八角亭、奉贤校区妈咪小屋等教职工活动空间修缮。依托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职工书屋”荣誉,加强职工书屋建设,打造多功能空间,满足教职工阅读和多种文化生活的空间需求。三是充分发挥教职工文体协会和社团作用。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赛事,注重品牌化、多样化、创新化发展,不断丰富教职工文体生活,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干为要,行胜于言。前程壮阔,奋斗以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工会将始终坚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始终坚持以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始终坚持以服务全体教职工根本利益为准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华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建设多学科协同发展、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接续奋斗,做出更大贡献!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 邮编:200237
网站管理 版权所有 © 2022 华东理工大学工会 |